客服电话: 400-688-6566, +852 2122 8588

中国对冲基金公司纷纷移师香港

       在去年股市大跌后中国政府整顿投资活动的冲击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寻求在香港创立新基金
       这些投资者很多都曾在西方金融机构接受培训,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他们回到国内。这些人表示正寻求更好的交易环境。北京的涵德投资咨询(Hantak Investment Advisors)首席执行长秦志宇表示,监管政策在不断变化,他们想寻找更加稳定的交易监管环境。该公司管理着大约人民币8.5亿元(约合1.28亿美元)的资产。
       和另外几家计划在香港创立新基金的公司一样,涵德投资使用数学模型来识别市场形态,因此受到中国监管机构重大措施的冲击尤其明显。去年9月份实施的严格规定实际上导致股指期货交易暂停,而股指期货是此类基金使用的重要衍生品工具。
       监管政策调整造成的结果是:世界交易所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的数据显示,上海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hina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股指期货合约交易量减少99%,从去年6月份的6,100万张合约降至1月份的不到100万张。而这里一度是此类衍生品的全球最大市场。
       秦志宇和他的投资合伙人曾经是340亿美元的美国对冲基金管理公司Millennium Management LLC的量化交易员。近年来一些有国外知名公司从业经验的中国投资者掀起了回国创业潮,他们就是这批雄心勃勃的投资者的典型代表。这些投资者回到中国并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但却处在不可预知环境中的行业。去年中国股市崩盘后,中国政府很快将责任归咎于对冲基金行业,并迅速对做空股票采取了限制措施,而在此之前,在中国做空股票的交易成本已经相当高。对冲基金直到2013年才在中国获得合法地位。
       中资对冲基金的经理们表示,他们还不准备关闭在中国境内的公司。不过,在海外设立新基金将极大地扩展可交易的市场范围,大幅增加交易工具,如很受欢迎的在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富时中国A50(FTSE China A50)期货合约。秦志宇表示,该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成功的运作策略,可以利用类似理念在其他市场进行交易。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称,该行去年在中国共会见了超过75名寻求在海外设立新基金的管理人员。德意志银行一直在努力服务中国的对冲基金客户。咨询顾问和管理人员表示,在境外设立的中资基金可能要相当依赖已经将部分资金转移至海外的中国投资者。吸引中国国内资金预计将更加困难,因中国政府正努力遏制大量资本外流。
       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Sidley Austin LLP)亚洲投资基金业务团队联席主管费乐诗(Effie Vasilopoulos)称,中国目前实施的严厉资本控制措施可能成为一个干扰因素。他表示,对于任何依靠中国资本来实现投资目的的业务来说,今年都不会是个好年头。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海系数投资(Coefficient Investment)首席执行长胡斌计划本月推出该公司的首只离岸对冲基金。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该基金的交易启动基金接近1亿美元。胡斌曾担任纽约梅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 BK)在华基金管理合资公司的首席执行长。系数投资也利用数学模型对股价上涨和下跌进行押注,这种交易策略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直至去年中国出台了交易限制措施导致这一策略受阻。泽奔商务咨询有限公司(Z-Ben Advisors)投资咨询部执行董事麦科马克(Michael McCormack)称,中国很多这类基金与对冲基金类似,但没有核心工具。
       麦科马克称,在这类基金的大部分运作时间内,甚至都没有最简单的对冲工具可供使用。他表示,香港在工具的选择范围和执行速度方面拥有很大优势。麦科马克表示,藉助在复杂的中国股市上的强劲表现,此类基金已增强了它们对投资者的吸引力。